读张先生《讴歌古诗人》
近日,张先生所著的《讴歌古诗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形式新颖奇特,内容丰富广博,语言生动活泼,风格典雅清丽。其鉴赏既思路开阔,又严谨缜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考之有据。作者心目中始终都有优秀古诗人之典范与原型,其评论首先着眼于优秀古诗人本身的志向、经历和其自作的诗文,因此其评论直截了当,切中要点。如作者讲“曹植曾自谓‘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壮志凌云,故其文学事业的辉煌,将他的人生推向另一种极致。”作者又讲“李白的述怀诗言己‘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其志如麒麟腾跃,因此其成为凡人不可企及的‘诗仙’”。作者还认为优秀古诗人之所以成为人杰,不仅因其志向高远,而且其行为卓异,如其说“唐代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正如他诗自述‘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笔砚为辘轳,吟咏如縻绠。朝来重汲引,依旧得清冷。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
析之有鉴。作者认为古代的诗话之著奠定了诗歌评论的基础,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论意见不尽一致,因此“流传诗话总需删”,要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而形成自己的诗学观、鉴赏力与方法论,对诗话评论有所发展。如作者讲“南朝谢灵运赞颂曹植‘才高八斗’,其‘八斗之才’凡人不可及者有八,即学博而通、识高而达、思敏而捷、情深而隽、气豪而清、力锐而利、格新而奇、词切而当”。如作者讲“杜甫颂扬‘初唐四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四杰之诗有‘四新’的时代风貌,即览山川出朝廷的新视野,交蓬心铸金石的新志向,破陈规立新标的新风格,挹兰音于青简的新贡献,他们的诗歌有别致的情趣、深致的意蕴、精致的韵律、独特的风格。”
论之有创。《讴歌古诗人》是诗话著作中令人赏心悦目的一朵奇葩。一是形式的新颖性。作者以诗歌的形式颂扬古诗人是不多见的。其赋诗与注释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且曲尽其妙、文尽其善。二是内容的系统性。作者以对诗人系统研究为庞大工程,涉笔千秋诗史,百家诗俊,所颂优秀古诗人具有历史性、连贯性,使读者能通观遍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又能比较鉴别“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三是知识的综合性。作者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研究古诗人和古诗歌,从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古典美学、西方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角度对诗学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因此,其论述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能开阔读者视野,增加综合知识。特别是其在书中凸显优秀古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其诗篇中的美德,使读者能从中吸取正能量,树立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讴歌古诗人》还是一部诗艺之典。《讴歌古诗人》从琳琅满目的古诗宝库中挖掘优秀古诗人深奥隽永的艺术绝技,能引起读者的激赏,促进人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致,从而进入诗歌艺术的殿堂。
诗体艺术。关于乐府诗体的艺术,作者讲“李白的乐府诗出神入化,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句法,给人一种气势奔放,排奡回荡的感觉”,“杜甫的乐府诗,既摆脱了以往‘沿袭古题’的路子,又发扬了‘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关于格律诗,作者讲“杜甫的格律诗,炼字炼句、精益求精,每个字都用得那么恰当,每个音韵都用得那么准确,真可谓‘遣词必中律,律中鬼神惊’。关于绝句诗体,作者讲“李白的绝句具有歌词的特征,朗朗上口,便于吟唱”。
章法艺术。作者指出“唐代郎士元的诗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工于发端,起笔非凡。以首句警策,发作振势,一以连贯,通而完善”,并告诫读者“起、承、转、合是诗歌的基本章法,起有引、承有应、转有轨、合有辙,井然有序,但不能死板僵滞,要灵活变通,善于造势,出奇制胜”。
修辞艺术。作者指出“初唐诗人李峤咏物诗善于用拟人的写作手法”,“李白写作善于夸张,且夸张得既神奇又自然,呈现出一种非凡的气势”,“宋代苏轼写作善于联想,善用比喻,且比喻非常形象,巧夺天工”。
语言艺术。作者认为不同的语言风格构成古诗人的诗歌艺术的基因和特色,李白之诗多豪语,杜甫之诗多隽语,白居易之诗多常语,韩愈之诗多险语,李贺之诗多奇语,苏轼之诗多双关语,杨万里之诗多口语等等。作者还认为诗歌语言艺术在于锤炼,百炼功纯始自然”。
世界著名的美学家康德曾说:“关于诗人的特性,或者关于他的事业对于他本人和其他人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影响的评价,倒是值得提出一些问题,并作出一些解释。”先生于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读此书受益匪浅,故有感而发。
这篇读张先生《讴歌古诗人》文章怎么样?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喜欢读张先生《讴歌古诗人》,请分享给好友。本文网址:http://www.nicejiao.com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