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严谨的表达和习惯乃至行为思想?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
批判性思维的要素:
1)恰当的提问与合理的论证:如果没有对一恶搞概念给出清晰、完整的定义,那么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论证和评价就会让人晕头转向。
2)清晰性:澄清思维混乱,清晰性问题意味着思考问题要有层次,要有条理,清楚、准确地使用概念和语言
3)相关性:摆脱感情纠葛,围绕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问题时诉诸逻辑推理而不是情感心理
4)一致性:避免自相矛盾,不一致的信念会导致人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5)正当性:消除不可靠的信念,使用真实可靠的理由为信念做出担保,这样的担保是强有力的
6)预见性:拒绝盲目行动,行动要具有主动性。
树立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态度的好处:
1)试图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5)思考问题顾及整体状况,对事物的解释顾及周围的情境
6)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7)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8)保持开放的思维空间,认真考虑他人的意见
9)依据充分的根据和理由采取或者改变一种观点或立场
10)在根据和理由不足的情况下,不轻易下判断
11)旧能获得清晰、严谨的认知
12)了解所知的的限度,检视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得出结论的证明本身
13)能意识到个人判断的局限性和认知过程中的偏见
14)有条不紊地处理繁杂的事务,对下一步的行动步骤有所预见
15)从他人的表现中敏锐地觉察到他们的情感态度、知识水平和老练程度
16)能在广泛的领域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与写作的批判性准则:批判性阅读是分析性写作的基础,反过来说,分析性写作就是撰写批判性阅读的读书报告。在批判过程中应本着宽容原则(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来理解论证)与中立原则(以批判性准则来评估论证,分为公有标准和私有标准)来进行。
批判性阅读方法和步骤:依据论证3要素——主张(结论)、理由(前提)和推理(论证方法),我们将批判性阅读分为这三个方面:
1.针对主张的理解与评估:在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中,针对论证的主张或者推理的结论,需要作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议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主张或者结论是什么?
(3)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4)对概念的定义是否清晰、准确?
(5)对概念的解释和运用是否一致?
(6)理由或者解释与主题是否相关?
前3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后3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作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含混笼统:语词或概念的意义模糊暧昧
(2)混淆概念: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
(3)分解迷雾:将集合体或整体的意义分配给所属的个体或部分
(4)合成谬误:将个体或部分的意义归于由它所组成的集合体或整体
(5)熏鲱谬误:通过引入一个不想干的问题来转移论题
(6)稻草人谬误:虚构或者歪曲对方的主张
(7)反唇相讥:引用对方的过错来逃避对己方的批评
(8)不一致谬误:不一致的问题;不一致的主张
2.针对理由的理解与评估:针对论证中给出的理由,需要作出批判性的反应是:
(1)理论根据(理论、原则、规律、法则等)是什么?
(2)事实根据(事实、数据、实验、经验等)是什么?
(3)主要的假设是什么?
(4)理由的使用是否正当?
(5)数据的使用是否合理?
(6)理由与主张是否一致?
前3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后3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作出评估性反应时,检查论证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非黑即白:忽视第3中情况存在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2)滑坡谬误:基于一系列未确证的假设对事件作出的预测
(3)循环论证:以所主张的观点本身作为论证的理由
(4)诉诸无知:以位置作为所知的根据和理由
(5)人身攻击:以对人的抨击和指责等为根据驳斥他人的观点
(6)诉诸恐惧:通过激起人的恐惧来迫使人接受其主张
(7)诉诸怜悯:以值得同情为理由来证明某一主张的合理性
(8)诉诸公众:以多数人认为如此为理由来判定某种观点的真假或价值
(9)诉诸权威:滥用权威者的言论和身份
(10)诉诸传统:仅以一种看法与传统的关系为根据为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1)诉诸起源:只根据某种理论或者观点的起源来判定它的真假或价值
(12)误用数据:因忽视数据的相关性、相对性和可比性等而导致的数据误用
(13)以偏概全:对所提出的观点的部分论证替代总体的论证
(14)绝对判断:导致反例的断言
3.针对推理的理解与评估:针对推理强度(理由对主张支持程度的强调)进行评估,需要作出的批判性反应是:
(1)论证运用了哪种推理类型?
(2)演绎推理是否符合规则?
(3)样本或事例是否有代表性?
(4)类比或比喻推理是否恰当?
(5)统计推理是否正确?
(6)因果推论是否排除了其他有竞争性的假说?
第1个问题涉及的是识别性反应,其他5个问题涉及的是评估性反应。在针对推理强度作出评估性反应时,
对于演绎推理,根据推理规则来检查诸如直言三段论中的“中项不周延”、假言三段论中的“肯定后件”、“否定前件”等错误
对于归纳推理,检查其中是否存在以下谬误:
(1)特例概括:以特例为根据概括出一类对象的总体特征
(2)样本大小:支持结论的样本大小为满足样本容量的要求
(3)机械概括:忽视时间因素的印象而对事物的现在或未来作出概括
(4)错误类比:缺乏相关性的类比推理
(5)不恰当的比喻论证:比喻的潜在事理与所论证的事理缺乏一致性
(6)赌徒谬误:误用大数定律所产生的一种谬误
(7)误用平均数:将平均数的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总体中的个体
(8)精确度谬误:忽视统计数值的参数区间而得出精确结论的谬误
(9)以时间先后为因果:仅以时间上的前后相继来断定两个现象间有因果关系
(10)强加因果:仅以表面具有的统计关联便断定两个现象间存在因果关系
(11)因果倒置:错把原因当结果,或者错把结果当原因
(12)单一原因:将导致结果产生的多种因素简单地归结为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13)诉诸远因:忽视其他因素在原因长链中的影响而诉诸遥远的单一因素
(14)混淆原因:将必要原因当作充分原因,或者将充分原因当作唯一原因
分析性写作方法和步骤:
1)分析性写作的分论点
1.识别:结论是什么?主要论据是什么?
2.分析:结论中的主要概念是什么?论据的支持能力如何?
3.评估:概念、理由和论证方法有哪些缺陷?
2)对评估的分论点进行论证
1.使用反例削弱方法,寻找支持分论点的理由
2.识别与阐述:实习常见的哦错误特征及其表述
3)组织文章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1.结构安排:从哪开始?在哪展开?到哪结束?
2.语言表达:环境是什么?对象是谁?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附:普林斯顿大学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12项衡量标准:
1)具有清楚地思维、谈吐、写作的能力
2)具有批判性和系统性推理的能力
3)具有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5)具有敢于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6)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7)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
8)具有辨别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
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定量、历史、科学、道德、美学)
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
11)具有观察不同学科、理念、文化的相关之处的能力
12)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这篇如何培养严谨的表达和习惯乃至行为思想?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文章怎么样?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喜欢如何培养严谨的表达和习惯乃至行为思想?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请分享给好友。本文网址:http://www.nicejiao.com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