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近日,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令人心惊:近六成的病死畜禽没有经过处理就被就地掩埋,甚至有养殖户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一埋了之威胁生态安全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工作人员介绍,近期他们对苏州22户规模养殖户的病死畜禽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就地掩埋的有13户,占59.1%;找专人拖走的有6户;沉入沉尸井中的有2户;有1户直接把病死畜禽丢到无人处。这意味着,近六成的病死畜禽被养殖户“一埋了之”。
苏州市农委畜牧兽医处处长钱影新介绍,苏州本地生猪养殖量只有100万头,病死畜禽的处理仍以就地深埋为主,辅以沉尸井和焚烧炉集中处理。去年,苏州市出台意见,规划在8个区、市各建一个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目前相城区、吴江区已经投入试运行,吴中区年底前也将投用。
农业专家介绍,病死禽畜可能携带能够让人致病的危险产或病毒,处理不当,会通过空气、水、粉尘等介质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类传染性疫病的流行,危险性比较大。我国目前对废弃畜禽的处理主要有深埋、焚烧、直接堆肥等方式,但均有明显弊端,一定程度上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
为了避免私自屠宰、转运、销售病死畜禽情况,去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
去年12月,扬州市首座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中心在高邮建成试运行。按照设计能力,每12小时可处理病死畜禽约10吨,不仅可以满足本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需求,还能承担周边城市的畜禽无害化处理。然而,从中心了解到,自去年12月份试运行至今年9月底,该中心实际处理水平与规划处理能力之间有较大差距。
扫描二维码转载到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道州网

扫描二维码关注道州网
